课程简介
互联网运营相关的工作往往是琐碎和割裂的,很少有机会具备系统性和抽象视角,不利于制
定运营规划、策略和打法,也很难判断当前项目所处的阶段和问题,长期在困惑中。
整体大纲分为两部分:业务硬技能和个人软实力。
1、业务硬技能:通识和专识;
通识:非针对性的一般知识,如运营的概念、分类、价值;
专识:针对性的具体知识,如用户运营、活动运营。
2、个人软实力:个人成长和团队管理;
个人成长:自我学习、思维方式、时间管理、沟通;
团队管理:向下管理、向上管理;
目标收益
1、系统全面的了解互联网运营,对基本概念有明确的认知;
2、分别在用户、内容、活动、产品运营等几个方面,掌握几套系统性打法;
3、课程内的案例比重不低于 60%,用堆案例的方式来反哺概念,加深理解。
培训对象
1、互联网运营的新人,比如毕业 0-3 年或者刚转行到这个领域的老职场人;
2、在某个运营领域已经有丰富经验,但希望获得系统性和全面视角的从业者;
3、处于职业生涯瓶颈期的运营从业者,急需掌握抽象和本质层面的方法论。
课程内容
整体大纲分为两部分:业务硬技能和个人软实力。
1、业务硬技能:通识和专识;
通识:非针对性的一般知识,如运营的概念、分类、价值;
专识:针对性的具体知识,如用户运营、活动运营。
2、个人软实力:个人成长和团队管理;
个人成长:自我学习、思维方式、时间管理、沟通;
团队管理:向下管理、向上管理;
课程大纲
一、硬技能——通识:运营的概念 1、运营的本质 |
1)运营本质是什么 a) 运营的定义是什么?运营是一种连接用户和产品的行为,从而直接或间接的达成整体目标; b) 运营的本质是什么?人工干预。人工干预小部分,直接或间接拿到整体收益; c) 运营的人工干预在各类产品中是怎么体现的 * 内容产品:热点-干预流量分发,拿到 vv 收益; * 交易产品:活动-干预流量、供给、用户心智,拿到 GMV 收益; e) 在生活中有哪些用人工干预的案例?停车贴条,货架摆放,宜家的动线 f) 延伸: * 局部为什么能够带动整体? * 人工干预了什么?人工干预的是用户/内容/商品与资源(流量、钱)的匹配方式 * 传统零售中货架摆放的原则有哪些? 2)什么是人工干预中的「人工」 a) 人工存在的意义是什么?对「看不见」因素的把握,对未知规律的探索。 b) 看不见因素:用户需求,取决于用户群体特征、所处场景和情绪等因素,需要人工参与判断;对于价值观等抽象问题的判断,影响产品调性、品牌形象的,也需要人工判断。 c) 对未知规律的探索:已知规律可以产品化和技术化,未知规律需要人工牵引做探索; d) 人工的对手和合作方是谁?依赖非人工直接解决问题的角色,AI、产品、内部资源、外部媒介。对手是 AI 和产品,因为需要拿到资源和支持,需要 PK 效率和收益。 e) 延伸: 从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历程(编辑、UGC、PGC、平台、自媒体),能看到人工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。 3)什么是人工干预中的「干预」 a) 干预的对象是谁。干预本身是去影响匹配的过程,干预的对象是希望有产出的角色,匹配的是自己的资源,直接目标是影响局部。 b) 干预是怎么实现的,怎么发挥作用。具象上是通过匹配资源的种类特征、数量多少来实现;本质上是撬的逻辑。 c) 什么是资源?所有可以投入的都是资源。钱、流量、服务、传播、关注度等,选择投入什么类型的资源,投入多还是少,实际上就是干预或不干预,这样干预或那样干预。这些选择,都是目标牵引的,ROI 也是目标 |
2、运营的价值 |
1)客观,一定要与核心指标有关联,哪怕是间接的,也要做到能拆解 a) 任何一个运营角色都可以与核心指标关联吗?审核、内容打标、线下执行、BD? b) 怎么拆解运营目标?什么样的目标都可以拆吗?无对标、无数据基础等条件不够怎么拆? 拆解目标有什么系统性方法? 2)主观,对行业的理解、对规律的探索和预测、对资源的有效利用 a) 对行业、对用户的理解,不同类别、不同场景、不同情绪下结果都不同; * 对行业、对用户理解的价值或作用是什么?体现在哪里。 * 为什么其他角色不能做? b) 对未知规律的探索,从现象中先做归纳,再做演绎。 * 对规律的探索的方法是什么? * 从归纳到演绎,完整链路的成功案例有哪些? |
3、运营的职责分工 |
1)从业务方向分为:内容侧和交易侧 2)从具体职责分为:用户、内容、活动、产品、增长、策略运营等 a) 用一张图表可以表述业务方向、具体职责、对应公司的关系,每个运营都能找到定位; b) 从老板视角看,在不同产品类型、不同的生命周期下,这些角色的优先级是什么? c) 从从业者视角看,这些岗位的职责和要求是什么,怎么判断自己应该选择哪个? 3)延伸: a) 现有业内分工职责是怎么出现的?应该是依赖打法招人,还是按着坑位招人?实际中遇到的情况是什么样? b) 怎么看近 10 年不同职责运营的热门走势?很大一部分比例的运营可以分为在平台和做平台这两类。 |
4、对运营人才的要求是什么 |
1)软件:执行力、敏锐度、学习能力、沟通能力、时间管理、情绪管理 2)硬件: * 基础能力:逻辑思维、数据思维、产品思维、内容理解和鉴赏、项目管理 * 业务能力:不同的岗位对应不同的要求 |
5、运营与其他角色的关系 |
1)运营在不同类型的产品中角色是什么,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* 内容型和交易型产品的工作流是什么,运营在里面的角色是什么? 2)横向,与产品、技术、设计、算法的关系 * 沟通协作中会遇到什么问题,该怎么面对和解决? |
6、如何更好的理解用户需求 |
1)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方法吗?为什么方法都会但仍然做不好? 2)理解用户需求的几种方法,附以多个行业的典型案例。 |
7、如何做好内容理解,理解好内容和坏内容 | 关键点是谁来评价。最基本的是法律和社会道德来评价,这是底线;其次是平台来评价,而不是用户来评价 |
8、学会使用 OKR,更好提升团队协作,发挥每一个角色的积极性 |
1)OKR 与 KPI 的区别是什么?有什么价值 2)OKR 在应用过程中是怎么解决问题的,需要活生生的案例 3)在公司里如何从零推广 OKR,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? |
9、运营需要什么样的数据思维 |
1)运营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数据分析水平或者方向? 2)如何拆解目标,思路或方法是什么? 3)怎样培养自己的数据思维能力? |
10、如何做运营的规划或运营策略 |
1)什么是运营策略,有什么思考框架或套路吗? 2)写规划的意义在哪?只是为了给领导看吗?如何给自己的工作赋能? |
二、硬技能——专识:那些技能 1、用户运营 |
1)概念: a) 定义是什么?通过对用户做功达到整体目标的措施。 b) 有哪些分类,职责分别是什么?社群运营、策略运营、核心用户(kol)运营等。 c) 在公司中处于什么位置,合作流是什么? 2)本质:直接碰用户。 a) 难点在于能碰到的用户太少了,覆盖难;整体见效慢,数据指标上比较难看到收益; b) 优势在于掌握一手的用户需求、市场行业情况,是冲在一线的战士。 3)延伸: a) 头部为什么能带动整体 b) 如何规划用户激励体系?为什么用户会被激励? |
注:以下几个分析方法基本与用户运营相同,不在这里赘述。 2、内容运营 3、活动运营 4、产品运营 5、策略运营 6、增长运营 |
|
三、软技能——个人成长 |
1、有什么好的自我提升的学习方法 2、培养几种思维方式的办法 3、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4、如何做好向上管理 |
一、硬技能——通识:运营的概念 1、运营的本质 1)运营本质是什么 a) 运营的定义是什么?运营是一种连接用户和产品的行为,从而直接或间接的达成整体目标; b) 运营的本质是什么?人工干预。人工干预小部分,直接或间接拿到整体收益; c) 运营的人工干预在各类产品中是怎么体现的 * 内容产品:热点-干预流量分发,拿到 vv 收益; * 交易产品:活动-干预流量、供给、用户心智,拿到 GMV 收益; e) 在生活中有哪些用人工干预的案例?停车贴条,货架摆放,宜家的动线 f) 延伸: * 局部为什么能够带动整体? * 人工干预了什么?人工干预的是用户/内容/商品与资源(流量、钱)的匹配方式 * 传统零售中货架摆放的原则有哪些? 2)什么是人工干预中的「人工」 a) 人工存在的意义是什么?对「看不见」因素的把握,对未知规律的探索。 b) 看不见因素:用户需求,取决于用户群体特征、所处场景和情绪等因素,需要人工参与判断;对于价值观等抽象问题的判断,影响产品调性、品牌形象的,也需要人工判断。 c) 对未知规律的探索:已知规律可以产品化和技术化,未知规律需要人工牵引做探索; d) 人工的对手和合作方是谁?依赖非人工直接解决问题的角色,AI、产品、内部资源、外部媒介。对手是 AI 和产品,因为需要拿到资源和支持,需要 PK 效率和收益。 e) 延伸: 从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历程(编辑、UGC、PGC、平台、自媒体),能看到人工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。 3)什么是人工干预中的「干预」 a) 干预的对象是谁。干预本身是去影响匹配的过程,干预的对象是希望有产出的角色,匹配的是自己的资源,直接目标是影响局部。 b) 干预是怎么实现的,怎么发挥作用。具象上是通过匹配资源的种类特征、数量多少来实现;本质上是撬的逻辑。 c) 什么是资源?所有可以投入的都是资源。钱、流量、服务、传播、关注度等,选择投入什么类型的资源,投入多还是少,实际上就是干预或不干预,这样干预或那样干预。这些选择,都是目标牵引的,ROI 也是目标 |
2、运营的价值 1)客观,一定要与核心指标有关联,哪怕是间接的,也要做到能拆解 a) 任何一个运营角色都可以与核心指标关联吗?审核、内容打标、线下执行、BD? b) 怎么拆解运营目标?什么样的目标都可以拆吗?无对标、无数据基础等条件不够怎么拆? 拆解目标有什么系统性方法? 2)主观,对行业的理解、对规律的探索和预测、对资源的有效利用 a) 对行业、对用户的理解,不同类别、不同场景、不同情绪下结果都不同; * 对行业、对用户理解的价值或作用是什么?体现在哪里。 * 为什么其他角色不能做? b) 对未知规律的探索,从现象中先做归纳,再做演绎。 * 对规律的探索的方法是什么? * 从归纳到演绎,完整链路的成功案例有哪些? |
3、运营的职责分工 1)从业务方向分为:内容侧和交易侧 2)从具体职责分为:用户、内容、活动、产品、增长、策略运营等 a) 用一张图表可以表述业务方向、具体职责、对应公司的关系,每个运营都能找到定位; b) 从老板视角看,在不同产品类型、不同的生命周期下,这些角色的优先级是什么? c) 从从业者视角看,这些岗位的职责和要求是什么,怎么判断自己应该选择哪个? 3)延伸: a) 现有业内分工职责是怎么出现的?应该是依赖打法招人,还是按着坑位招人?实际中遇到的情况是什么样? b) 怎么看近 10 年不同职责运营的热门走势?很大一部分比例的运营可以分为在平台和做平台这两类。 |
4、对运营人才的要求是什么 1)软件:执行力、敏锐度、学习能力、沟通能力、时间管理、情绪管理 2)硬件: * 基础能力:逻辑思维、数据思维、产品思维、内容理解和鉴赏、项目管理 * 业务能力:不同的岗位对应不同的要求 |
5、运营与其他角色的关系 1)运营在不同类型的产品中角色是什么,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* 内容型和交易型产品的工作流是什么,运营在里面的角色是什么? 2)横向,与产品、技术、设计、算法的关系 * 沟通协作中会遇到什么问题,该怎么面对和解决? |
6、如何更好的理解用户需求 1)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方法吗?为什么方法都会但仍然做不好? 2)理解用户需求的几种方法,附以多个行业的典型案例。 |
7、如何做好内容理解,理解好内容和坏内容 关键点是谁来评价。最基本的是法律和社会道德来评价,这是底线;其次是平台来评价,而不是用户来评价 |
8、学会使用 OKR,更好提升团队协作,发挥每一个角色的积极性 1)OKR 与 KPI 的区别是什么?有什么价值 2)OKR 在应用过程中是怎么解决问题的,需要活生生的案例 3)在公司里如何从零推广 OKR,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? |
9、运营需要什么样的数据思维 1)运营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数据分析水平或者方向? 2)如何拆解目标,思路或方法是什么? 3)怎样培养自己的数据思维能力? |
10、如何做运营的规划或运营策略 1)什么是运营策略,有什么思考框架或套路吗? 2)写规划的意义在哪?只是为了给领导看吗?如何给自己的工作赋能? |
二、硬技能——专识:那些技能 1、用户运营 1)概念: a) 定义是什么?通过对用户做功达到整体目标的措施。 b) 有哪些分类,职责分别是什么?社群运营、策略运营、核心用户(kol)运营等。 c) 在公司中处于什么位置,合作流是什么? 2)本质:直接碰用户。 a) 难点在于能碰到的用户太少了,覆盖难;整体见效慢,数据指标上比较难看到收益; b) 优势在于掌握一手的用户需求、市场行业情况,是冲在一线的战士。 3)延伸: a) 头部为什么能带动整体 b) 如何规划用户激励体系?为什么用户会被激励? |
注:以下几个分析方法基本与用户运营相同,不在这里赘述。 2、内容运营 3、活动运营 4、产品运营 5、策略运营 6、增长运营 |
三、软技能——个人成长 1、有什么好的自我提升的学习方法 2、培养几种思维方式的办法 3、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4、如何做好向上管理 |